阅读历史 |

第710章 各显神通(2 / 3)

加入书签

讲的其实不是原版《龙鳞变》,至少不是易书元的原版。

实际上易书元在这书中略有改动,比如海玉县就是海滨一大县,那县令狗官则是以“关氏”或者“关大人”代称。

钟行温和薛元也没有全名,全书以薛道长和钟捕头代称。

只不过显然还是有不少有心人的,再加上当初京城那件事满城百姓都议论,所以就有后来的一些说书先生把《龙鳞变》给“补正”了。

也就有了今日的版本。

听到孩童的声音,那说书先生心头一惊,下意识看向面前抱着孩童的男子,却见对方面容天庭饱满棱角分明,平静地眼神深处好似藏着风雨。

好似旁边也有人听到了孩童的声音,这才有本地居民看着钟行温惊呼出声。

“钟捕头?真的是您啊!”“哎哎,大家伙快看,这就是钟捕头啊!”

“钟捕头,您怎么就辞官离开了啊?”“钟捕头,得有快半年没见您了,您现在在哪啊,日子可好啊?”

一声声问候传来,本地百姓和来此的一些游人也纷纷聚集过来,甚至将说书先生挤到一旁。

或许在钟行温当差的那些年,他在海玉县百姓心中未必有多强存在感,但或许是最近听多了《龙鳞变》,如今钟捕头这存在感忽然就强烈了起来。

钟行温皱起眉头,多少有些尴尬,只得向着人群拱手之后抱着孩子匆匆离去。

那说书先生端着折扇看着那边抱着孩子离去的汉子,忍不住就多看了几眼,心中受到了一些冲击。

这还是他说书这么久以来,第一次遇上“书中人”呢。

书中故事肯定有夸张的成分,但能如此精彩,至少也有几分真吧?

说书先生一时出神没有端平折扇,扇子一倾斜,上头的铜钱就纷纷欲要滑落,却在此刻被一只手托住了扇子一端。

等说书先生反应过来的时候,赶忙护住扇子的同时向着面前人致谢。

“哦,多谢多谢!”

只是当说书先生抬头看清了面前人,又是不免呆住,这灰白长发平静面容,让说书人回忆起了那时初闻《龙鳞变》的那一刻。

“您是.”

“书说得不错!”

易书元点了点头,往折扇上放了几个当五铜钱,然后转身飘然离去,说书人反应过来想去追的时候却发现已经瞧不见对方身影了。

距离太阳落山已经不远了,码头上此刻也是繁忙起来,除了大船处,一艘艘渔船这会也都冒了出来,在小码头朝着岸上招呼客人。

“哎哎哎,各位客官,上大船可是得要五十文钱,咱这船小但是可以指哪去哪,只要三十文钱!”

“还有我这还有我这,我也只要三十文,咱船小但是绝对比大船宽敞啊——”

“我还知道捞起龙鳞的地方在哪呢,可以带各位客官去啊——”

凡事总是有个性价比的,自然也有不少人选择坐小渔船。

之后更是海玉县海港这一段时间的奇景,每逢傍晚是大小船只纷纷出海,而每到清晨日出之后,则往往是许多大船归来,乘客纷纷下船。

至于小船嘛,一般是看过落日之后的霞光就会回来,船小是不方便在海上过夜等晨光的。

当然,也有一些好地方是小船才能去的,比如将一些客人送到一些特殊的小岛上,在那里等晨光就很好,而且那种数千料的大船是不方便靠近那些没有深水港的岛屿的。

其实在海边的岸上也不是不能看景,只是人们总是要求更多,出海看到的似乎会更加美丽,也更为独特。

易书元在外围看着傍晚依旧热闹非凡的港口,即便此处他都能看到觉出一股股不同于凡人的气数,其中也有不少妖气,自然也少不了看顾的神光。

易书元甚至还看到了一些个略显熟悉的身影。

在一处小码头边,一灰衣一红衣两个女子回应了下边一艘渔船船夫的揽客,付了六十文钱就上了船。

“船家,快行船吧!”

红衣女子一说话,船上的渔民父子两中的父亲赶忙解释。

“客官稍待,咱这船还这么空,多等一些客人,近日很难打上来鱼,我们就指着这生意讨生活呢!”

红衣女子微微皱眉,但还是点了点头。

“好吧。”

而两位靓丽女子上了小船,顿时为渔船打了最好广告,很快就有许多人纷至沓来,多得是儒士俊生和富贵公子。

甚至让渔民享受了一次加价的快感。

不过这些人中,也有一些气息特别的,让两女明白对方也不是凡人。

化龙大典当然不是谁都有资格去龙宫的,有的在海中相对外围的位置,而一些习惯陆地又不够资格去龙宫的也会想办法。

比如一些位置特殊且水元灵气汇聚的小岛就是不错的最初落脚点。

而且因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